最新消息


預防肝癌,從生活到醫療

2025.10.2 專業新知 在台灣,肝癌過去與長期與慢性B型肝炎(HBV)高盛行率有關。

文:Lily Lien/台灣癌症資訊全人關懷協會


肝細胞癌(HCC)是全球最常見的原發性肝癌之一,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光在2021年,全球就新增超過53萬病例,造成近48萬人死亡。它不僅發病率高,死亡率也相當驚人。

 

造成 HCC 的危險因子相當複雜,除了肝臟本身的慢性病變,還牽涉到代謝疾病、生活型態甚至環境因素。因此,預防策略也必須是多面向的:從避免疾病發生(初級預防),到針對高危險族群的早期發現(次級預防),都扮演關鍵角色。

 

在台灣,肝癌過去與長期與慢性B型肝炎(HBV)高盛行率有關。幸運的是,台灣自1984年起全面推動新生兒B肝疫苗接種,加上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普及,病毒相關的肝癌已經逐步下降。

 

然而,新的威脅正在浮現:

>>酒精性肝病(ALD):隨著飲酒文化,酒精相關肝癌比例逐漸升高。

>>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(MASLD/MASH):與肥胖、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密切相關,這類「新興病因」在台灣快速增加,甚至在沒有肝硬化的情況下也可能誘發癌變。
>>其他因子:包括黃麴毒素暴露(台灣已有嚴格管制,但仍須警惕)、遺傳代謝病(如血色素沉著症)、以及吸菸等。


如何避免肝癌?(初級預防)

  • 1. 疫苗接種
  • *B肝疫苗是預防肝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台灣的全民接種政策,已讓年輕世代的兒童與青少年 HCC 發生率大幅下降。
  • *C肝疫苗仍在研發中,目前尚無有效產品。
  • 2. 抗病毒治療
  • *HBV:健保已納入干擾素與口服抗病毒藥物(如 TDF、ETV),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並降低癌變風險。
  • *HCV:自2017年起,健保全面給付「直接作用抗病毒藥物(DAAs)」,治癒率超過95%,同時大幅減少了C肝相關HCC。
  • 3. 生活型態調整
  • *戒酒:沒有安全的飲酒劑量,完全戒酒才是真正的保護。
  • *體重控制與運動:減重7-10% 就能改善脂肪肝與纖維化,規律運動與地中海飲食也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。
  • *飲食習慣:多吃蔬果、全穀、魚類、咖啡與綠茶;少吃紅肉、加工肉與含糖飲料。
  • *戒菸:吸菸會顯著增加HCC風險,長期戒菸後可逐步回到接近非吸菸者的水準。
  • *環境與遺傳因素控制
  • *持續嚴格監測黃麴毒素,避免糧食受污染。
  • *避免接觸工業化學品如氯乙烯、砷等。
  • *針對遺傳代謝病,如血色素沉著症,及早診斷並治療,可有效降低風險。

 

早期發現的重要性(次級預防)

即使做到上述的預防措施,部分高危險族群仍有可能發病,因此定期監測非常關鍵:

 

肝癌的預防不僅靠醫療,從疫苗接種、抗病毒治療 到生活方式改變、食品安全監管,每一環都能降低風險。對高危險族群而言,定期檢測是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的關鍵。

 

延伸閱讀:「認識肝癌」。